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2013年12月《創造的勇氣:羅洛.梅經典》

創造的勇氣:羅洛.梅經典
The Courage to Create

作者:羅洛.梅 Rollo May
譯者:傅佩榮

書系:新世紀叢書 心靈99
尺寸:15 × 21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200
定價:230

ISBN978-986-6513-90-9
出版日期:20131213



創造的勇氣是為了發現新的形式、新的象徵、新的典範,
以便由此建立一個新的社會。

內容簡介

欣賞音樂、繪畫或其他具有創意的藝術品,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創造的行動。
藝術家所關心的是內在的景觀與意象。然而這正是威權社會懼怕他們的主要原因。他們承載的是人類與生具有的抗議能力。
如果想像與藝術不是許多認定之生命的浮面花樣,而是人類經驗的源頭活水,那該怎麼辦?如果我們的邏輯與科學是原生於藝術形式,而不是藝術形式原生於邏輯與科學,那該怎麼辦?在這本令人激賞的書中,作者羅洛.梅幫助所有的人找出創造的衝動,只要解放這種衝動就會促使人生走向新的高峰。
羅洛.梅,是二十世紀西方精神醫學界極富盛名的存在主義心理分析大師,又被稱為「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他在本書中指出,我們可以通過恐懼的試煉,指向一個充分實現的自我。從認識自我走向創造自己時,需要的是熱情與形式,同時他認為「欣賞也是一種創造」。

作者簡介
羅洛.梅 (Rollo May)
美國存在心理學家,1909年生。曾赴希臘三年,任大學英文教席,並隨阿德勒短期研習。返美後,入聯合神學院,與存在主義神學家田立克(Paul Tillich)以師友相交,深受其思想啟迪。
梅耽讀存在主義宗教思想家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之著作。入懷特學院(White Institute)攻讀精神分析,遇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與佛洛姆(Erich Fromm)等人,最後於 1949年獲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首位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畢生致力於將存在心理學引入美國。
羅洛.梅1994年病逝於加州,他生前在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並曾擔任懷特學院的訓練兼主任分析師。

譯者簡介
傅佩榮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著有《儒家哲學新論》、《中西十大哲學家》、《西方心靈的品味》、《不同季節的讀書方法》、《為自己解惑》、《人生問卷》、《四書小品》、《文化的視野》、《傅佩榮 莊子經典50講》(立緒文化)等數十部,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論語》、《莊子》、《老子》、《易經》、《孟子》(立緒文化),另譯有《人的宗教向度》、《創造的勇氣:羅洛.梅經典》(立緒文化)等。

全書目錄
〈譯序〉把握自我創造的契機◎傅佩榮
〈作者序〉創造的勇氣◎羅洛梅

1 創造的勇氣
2 創造力的性質
3 創造例與潛意識
4 創造力與遭遇
5 戴爾菲神諭做為治療師
6 論創造力的限制
7 對形式的熱情

譯序
把我自我創造的契機◎傅佩榮
面對虛無而深感焦慮,這是現代人最大的挑戰。身為萬物之靈,我們要如何通過這個難關?首先要激發「勇氣」,即使旁邊就是絕望的深淵,我們也不輕言放棄。勇氣有各種類型,如形體的、道德的、社會的等等,但是在根本上它必須是「創造的」,就是運用一切資源,開創新的未來。
羅洛.梅(Rollo May)界定了上述出發點,接著要如何走完全程呢?他的焦點置於「創造力」上,負責示範的自然是藝術家了。藝術家的條件是「以直接當下的途徑,展現新形式與新象徵」。形式與象徵之「新」,是為了瓦解我們對「真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麻木狀態。藝術家代表人類的良心,即是此意;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努力「冶煉出人類未曾受造的良心。」
因此,我們所要創造或開創的未來,首先就是我們的「自我」。在這個意義上,每一個人都得向藝術家學習。藝術家的創造力來自他們與世界的「遭遇」,這種遭遇是強烈而深刻的,甚至抵達忘我合一的程度。雖然結局看似美好,而過程則充滿了痛苦與煎熬。何以如此?因為在走到最後一步之前,「對虛無的焦慮」是揮之不去的陰影;因為要跨越意識的領域,向著潛意識深處探險;也因為在「認識自己」之後,接著就須改造自己。
畫家賈可梅迪(Giacometti)坐在咖啡館的角落,「雙眼瞪著一個沒有慰藉會出現的虛空,飽受沒有希望化解的分裂所折磨」,這是他創作過程的剪影之一。科學家潘卡雷(Poincaré)在獲得研究成果之後,說出心聲:「種種努力並非如我們所想那般毫無作用;它們啟動了潛意識的機器,若無這些努力,這部機器動彈不得,也產生不了任何東西。」
若要創造,就須恢復完整的人性:讓意識與潛意識合作,允許痛苦與快樂並存,並且在享受群居生活時也要珍惜孤獨的機會。人生的本質就是處於「張力」或緊張狀態中,進而由此不斷創新。避開張力,無異於放棄創新,也無異於遺忘人的存在特質。
創造的具體成果是獲得某種「洞見」。洞見出現時,周圍的一切頓時充滿活潑的生機,整個人的知覺變得出奇地靈敏,而辛勤構思的內容也以「完型」姿態展示出來,顯得十分「優雅」。此時心中所有的是滿意與喜悅,好相親自參與了上帝創世的偉大工程。我們不妨收斂眼光,看看自己的過去、現在以及可能的未來,到底有多少是出於類似的創造力量?
對西方學者來說,希臘神話是取之不盡的寶藏。羅洛.梅以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為象徵,闡釋了藝術家的角色與使命;進而更以阿波羅(Apollo)為核心,描述戴爾菲(Delphi)神諭如何作為古代希臘人的心理治療師。他的用意是要提醒我們不必過度擔心,因為除了歷代(尤其是當代)的藝術家可以伸出援手之外,神話世界的豐富內涵更等著我們去學習與領悟。
從認識自己走向創造自己時,需要的是熱情與形式。熱情代表活力,有如源源不絕的流水;形式代表限制,有如河的兩岸,使流水匯聚成河而不致於氾濫成災,更不致於在俗世的豔陽下很快就蒸發掉了。這是對生命張力的另一種描寫。
羅洛.梅被歸類為「存在主義的心理學家」,因為他在著作中樂於引述齊克果、尼采、沙特、卡繆、田立克等人的觀點。事實上,他對哲學、文學、神話、藝術、宗教都有深入而獨到的見解,因為他所關懷的不只是人的心理問題,而更是人的存在問題。心理學家受到他肯定的反而不多。
在《創造的勇氣》這本不到二百頁的書中,他提及的古今人名超過百位。對於具備基本人文素養的讀者而言,會以閱讀本書為一大享受。若是初學或入門者,也可以在本書獲得豐富的啟發,對「人生」與「人文」產生及大的興趣與信心。
我最初購得此書,是在一九八六年。當時念書的習慣之一,是邊讀邊譯。光事前三章就使我受益良多,懂得如何理解藝術家以及創作的歷程。後來我在上課、演講與寫作中,也經常發揮由此所學習的心得。想不到在這兩年,羅洛.梅像是台灣出版界剛剛發現的新大陸,有關他的介紹與著作翻譯陸續出版,真是值得高興的一件大事。
我年輕時花了許多時間從事翻譯工作,譯文超過二百萬字。現在重拾譯筆,把這本書翻完。如果要談翻譯的心得,大概可以歸結為「透明」與「經濟」二點。透明是指原文的意思「沒有遮蔽」,可以一眼看得清楚。方法是從讀者的角度與程度來考慮譯文,使譯文除了特定知識的限制外,不再有太多的障礙。至於經濟,則是指表述的方式而言,譯文要盡量做到簡明扼要,不浪費也不吝嗇。並且,要避免套用典故與成語,做到「寧拙勿巧」。
本書名為「創造的勇氣」,其中談到「欣賞也是一種創造」,因為每次欣賞藝術品時,會有不同的體認與感受。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引申說:翻譯也是一種創造。問題在於:若是真把翻譯當成創造,恐怕中間苦心經營的時間太長,或者根本無法定稿。因此,我願邀請讀者已他的閱讀一起參與這項創造的活動。ㄥㄚ心。ㄣ書獲得或ㄉㄜㄠ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2013年12月《一行禪師 馴服內在之虎》

一行禪師 馴服內在之虎
 Taming the Tiger Within

情緒管理經典

作者一行禪師
譯者:高志仁

書系:新世紀叢書 宗教150
尺寸:13 × 19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168
定價:200
ISBN978-986-6513-91-6
出版日期:2013125

內容簡介

憤怒和愛的本質都是有機可變的。
恨可以轉化為愛。
「我覺得,快樂就是減少痛苦。如果不能轉化內心的痛苦,是不可能快樂的,」一行禪師說。一行禪師是聲望崇隆的學者、和平運動者、佛學大師,各宗教信仰領域一致尊仰。他洞悉人心,直指性靈,啟發了千萬世人。在本書中,他以深沉的智慧談論我們所有人每天沉浮其中的情緒:憤怒、恐懼、愛。
本書是一行禪師多本暢銷書的精華,其思索與省思為各種生活情境提供實用的指引,教人如何疏導憤怒、馴服恐懼、滋養愛。每個人都希望活得平靜,但過來人都知道,每個人自己不時湧現的情緒就是最大的障礙。一行禪師揉合哲學與禪思,同時運用精闢的比喻,引導我們從憤怒走向慈悲,將恐懼化為愛,清除快樂大道的路障。
本書動人的智慧,教導我們如何管理惱人的情緒,重整與修補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是情緒管理的最佳閱讀。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
世界知名禪僧、詩人以及和平運動家,曾獲諾貝爾和平獎之提名。出生於越南,一九六六年遭放逐,現居法國一所僧院——梅村。禪師也在紐約、加州、密西西比、德國、泰國、香港及澳洲等地成立修習中心,並活躍遊走於北美洲、歐洲及亞洲,與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分享正念生活的藝術。禪師著作等身,包括暢銷書《正念的奇蹟》(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橘子禪》(Peace Is Every Step)、《你可以不生氣》(Anger)及《一行禪師:活的佛陀,活的基督》(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立緒)、《真正的家:365天每日智慧》(Your True Home)(立緒)。

譯者簡介
高志仁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德蕾莎修女:一條簡單的道路》、《卡夫卡》、《教宗的智慧》、《美好生活:貼近自然,樂活100》、《靜觀潮落》、《西方正典》、《反革命與反叛》(以上皆立緒文化)等書。

全書目錄
1 消怒氣,長慈悲
From Anger to Compassion

認知
Recognition

善待怒氣
Care of Anger

心存他人
Mindfulness of Others

2 沒有聲,沒有死:不怕去愛
No Birth, No Death: From Fear to Love

怕怕不得時
Fear and Time

找對出口,得到自由
Finding Refuge, Knowing Freedom

愛與識見
The Love That Springs from Insight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2013年11月新書《道家思想經典文論: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

道家思想經典文論

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

王邦雄教授 老莊哲學研究精華

作者王邦雄
書系:世界公民叢書 文化211
尺寸:15 × 21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352
定價:380
ISBN978-986-6513-87-9
出版日期:20131115



天地生萬物,聖人生百姓,
天地無心,才能自然而長久的生萬物,
聖人無心,才能自然而長久的生百姓。
道是道路,聖賢哲人是開路者,為天下人開拓可以活出一生價值的道路。
道家的道,不走開出人文以化成自然的路,而走解消人文以回歸自然的路。

人文之道開出人文社會,自然之道開出了自然鄉土。
人為總是短暫,自然才長久,人生總會毀壞,天道才是永恆。
人生只有一條出路,取消人為,回歸自然,此之謂道法自然。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王邦雄教授之道家思想經典文論十四篇,其中七篇文字從民國八十八年立緒文化出版的《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一書中挑選出來,另七篇發表於《鵝湖月刊》與《鵝湖學誌》,今彙編成冊。是教授多年來道家研究的精華之作。
教授師承當代大哲牟宗三先生,於一九七五年與師門友好創辦鵝湖月刊,效八百多年前心學與理學兩大學派在「鵝湖」的論辯精神,在「傳統與現代」、「中學與西學」之間,尋求接續會通的橋樑,做為析論古今或詮釋中西這一塊學術園地的精神象徵。至今近四十年而有所成,已成為當代哲學界的重鎮之一。教授投入道學研究四十年之久,經典精熟,時有創見,對道家在當代的生命進路,開創一家之言,而自成格局。
本書由道家思想源流開展,在肯定人生一切正面價值的前提下,證成道家思想的時代意義,王邦雄教授以其多年研究之精闢獨到的見解,開顯出道家清靜無為與回歸自然之生命理境。
面對當代社會承受的時代衝擊,一者來自社會生活上機器科技的籠罩獨霸,二者來自政治思想上意識型態的對決破裂:凡此皆造成心靈的僵滯與生命的傷痛。在肯定人生一切正面價值的前提下,王邦雄教授指出,道家思想在今天,正是消解心靈困惑與生命悲苦的生命大智慧。邀請友好共學適道,與此書結伴同行。


作者簡介
王邦雄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文化大學哲學碩士及博士,榮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鵝湖月刊社社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所教授、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所教授暨哲研所教授、所長,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著作等身,包括:《韓非子的哲學》、《老子的哲學》、《儒道之間》、《中國哲學論集》、《緣與命》、《人生關卡》、《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立緒)、《行走人間》(立緒)、《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老子十二講》、《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等書。


全書目錄
1.          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
2.          走進莊子之學的門徑
3.          老子的天道思想及其人生智慧
4.          莊子的形上思想及其生命理境
5.          從修養功夫論莊子「道」的性格
6.          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義」的觀念
7.          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
8.          道家「報怨以德」的無為思想
9.          老莊哲學的生死智慧
10.      莊子與惠施的論學相知
11.      論莊子〈天下篇〉評析各家思想的理論根據
12.      《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
13.      《莊子.秋水》何以見外?
14.      從「物論」平齊到〈天下〉一家

序文

  研讀道家經典已越過了四十個年頭,故平生歲月所言所行所思所想,幾乎離不開老子道德經與莊子南華經這兩部經典。而學人解讀經典,總是依據自身的生活體驗與存在感受,故無不帶有濃郁的鄉土情思與深切的時代關懷。

  四十年間,在大學研究室引導學生讀書的研究成果,是建構思想體系的《老子的哲學》與《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在民間講堂向眾生說法的靈感創意,是顯發人生智慧的《老子十二講》與《莊子道》;累積數十年功力在語文脈絡中抉發深藏其間的玄理奧義,則是逐字逐句推敲琢磨的《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與《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在家常日常中而體悟有得的哲理散文,則有《向生活說話》、《人生關卡》、《用什麼眼看人生》、《行走人間》、《人生是一條不歸路》、《人生的智慧》、《活出自己的風格來》等書。

  本書集結了十四篇近三十年來寫出的學術論文,其中〈走進莊子之學的門徑〉是鵝湖開講的現場錄音整理而成,〈莊子與惠施的論學相知〉則是應雜誌約稿而寫,前者顯得生動,而後者較為優雅;其他各篇皆參與學術研討會撰寫的論文,雖是學術研討,論學間總是講道,講論主題皆環繞道家思想而展開。因為寫作年代拉開太長,為了校稿重讀一回,竟在一天之內走過了數十年研讀老莊的學術生涯,赫然發現不同年代的寫作風格與學術觀點,已然大有不同,似乎觀點漸趨圓熟,而鋒銳不再,不以犀利的文筆與批判的眼光,來審視與檢驗前賢與同儕的論點與見解,氣勢頓挫許多。一心只想展現自家的生命體悟與學術創見,而不再煩瑣的去引據論證。此直對經典說話,好像投身在歷史現場去感應與體會,在真切的感受中而有存在的體悟。

  這幾十年來皆在故紙堆中打轉,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要如何引傳統進入現代,且讓經典回歸生活,倘若傳統經典與現代生活不相干,那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莊子.齊物論》有言:「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傳統經典留給後人的是生成原理的「道」,「道」是道理,也是道路,不論那一世代的人物,都要立身在經典的「道」中,找到生命存在的「分位」,親切體認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與自己要往何處去?就在這一價值理念中「行之」而有「成」,而人活一生的價值美好,就在價值評估中「謂之」而得「然」,人生道上人人「成」我自己,也「然」我自己,這樣的話,人生不會迷失在現代文明的街頭,價值也不會失落在科技資訊的網羅中。而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精義所在,也是道家思想留給當代人間的最大資產。

王邦雄序於二○一三年十一月七日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2013年11月《保守主義經典閱讀》

保守主義經典閱讀
 THE MEANING OF CONSERVATISM

作者羅傑.史庫頓 Roger Scruton
譯者:王皖強

書系:世界公民叢書 文化28
尺寸:15 × 21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416
定價:400

ISBN978-986-6513-88-6
出版日期:2013111


保守主義者最危險的對手不是激進份子,
而是改革者。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世紀末新保守主義扛鼎之著,在政治思想方面,被一致公認是截至目前為止對於傳統保守主義最具生動的現代表述,影響至深且鉅。
作者 Roger Scruton 現為牛津大學(2009-)、聖安德魯斯大學(2011-)客座教授,曾任教於劍橋、倫敦、波士頓、普林斯頓、史丹福及魯汶等知名大學,是當代重要的哲學思想家。那些凡自認是保守主義者的,乃至於是保守主義的死敵者,在本書中 Scruton 教授均對其提出了共同的質疑。
原則上,保守主義是反對社會正義的信條,反對地位、機會、所得以及成就的平等,亦反對將社會的重要機構(例如大學與中、小學)納入政府的掌控之主張。
本書所要捍衛的觀點,無非就是承認人類對自由、和平、財產、法律以及安居樂業的需求。他並不捍衛所謂的理想的國家,但卻推薦可行的(possible)國家,並致力於改進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的處境,因為這些才是合乎人類自然情感的焦點。
本書第一版發行於1980年,出版迄今已做了第三次的增訂,本書中譯乃為最新的第三版。 

作者簡介
羅傑.史庫頓 Roger Scruton
1944年生,為知名的文化評論家、小說家、演說家與哲學家。自1995年於倫敦大學柏德貝克(Birdbeck)學院退休前,一直在學術機構任教,歷任劍橋、倫敦、波士頓、普林斯頓、史丹福及魯汶等知名大學教授,不但在政治思想領域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廣播界的名人。Roger Scruton教授著作等身,文章發表不知凡幾。已出版的中譯本包括《尖嘴薄舌的對話》(Xanthippic Dialogues)、《現代哲學》(Modern Philosophy)和《動物的對與錯》(Animal Rights & Wrongs)、《聰明人的哲學指南》(The Intelligent Person's Guide to Modern Culture)、《新馬十大西想家評界》(Thinkers of the Nen Left)、《斯賓諾莎》(Spinoza)、《康德》(Kant)等。近期重要著作包括The West and the Rest(ISI Books and Continuum, 2002)Death Devoted Heart: Sex and the Sacred in Wagners Tristan and Isol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News from Somewhere(Continuum, 2004)Gentle RegretsThoughts from a Life(Continuum,2005)

譯者
王皖強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中文修訂
李中文
專業譯者。

全書目錄
2005年中文版序言
2001年第三版序言
1980年第一版序言
導言:哲學、政策與信條
1.      保守主義的態度
2.      權威與忠誠
3.      憲法與國家
4.      法律與自由
5.      財產
6.      異化勞動
7.      自治制度
8.      權勢機構
9.      公共世界
哲學附錄: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
關於保守主義
內容試閱
導言:哲學、政策與信條

本書是一部教義學著作,試圖勾勒一種信仰體系,因而不會停下來討論這一體系未給出任何答案的抽象問題。保守主義的教義學當然不同於它所依賴的哲學,也不同於它所引發的政策。現實政治在於行動,反之,行動(儘管不那麼明顯)源於思想,前後一致的行動需要一以貫之的思想。由於沒有通行的保守主義政策,人門便產生了一個錯覺:以為不存在著保守主義思想、一系列的信仰或原則,或是社會的普遍見解等等足以激發保守主譯者採取行動的動力;保守主譯者的行動只不過是做出反應,他的方針是因循,他的信念是懷舊等等。
我將要證明,保守主義的態度以及維繫這一系統的信條,是系統而合理的。保守主義很少以格言、公式或目標來自我展示。它的精髓難以言述,倘若不得不加以言說,其表述方式又是懷疑論的。但是,保守主義是能夠表述的,在面臨危機的時候,要麼迫於政治上的需要,要麼迫於對理論的爭論,保守主義才會盡其所能地表述,儘管並不總是自信所找到的詞藻能夠與它們的天性相吻合。這種缺乏自信並非出於羞怯或沮喪,而是源自對人世複雜性的認識,源自對價值觀的執著,這卻是不能以空想學說抽象的清晰性加以理解的。
當代的知識份子普遍認為,保守主義的立場不再是「可行的」。在我們這個世紀,沒有什麼比暴力更值得紀念的東西了,而理解這種暴力的努力,則導致政治意識形態的崛起。無知愚昧的軍隊在歐洲茫茫黑夜中相互廝殺,傳言他們是在為這樣一些「事業」而戰鬥:「自由」、「平等」、「社會正義」。但是,保守主義的奮鬥目標卻未見報導。知識份子於是得出結論說,並沒有什麼保守主義的理論根據,因而也就不存在什麼保守主義的信條。
戰後的歐洲是由那些徵召入伍的士兵所創造的,對他們而言,信條如果不能成為論據,便意味著產生不了一致的行動。但是,新生代——好戰精神對他們來說並非常態——會再度被該人類狀態的願景所吸引,而該願景是被理論或壓倒性的理想所複雜化的。這一代人保存了某種意義更為重大的歷史、某種他們已經開始追求的事物。由於缺乏理智信仰意義上的信條,他們必定會在瞬息萬變的政策變化中喪失自我。歐洲人力圖深入地描述他們的政治活動,這種描述反映了他們所面臨的現實困境,雖然如此,卻依然未被日復一日的庸常所玷污。社會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感到志得意滿,聲稱能夠提供從政策到教義,再從教義回到政策的基本原則體系。保守主義者察覺到成見的價值和抽象觀念的危險,始終伺機行事,以含蓄的調和性語言來表達自身的信仰。然而,這既不能撫慰社會主義者,也無法安撫自由主義者。這些人的陳述看上去清晰、明確、自成體系,他們的偏執(我將要證明,自由主義者的偏執無出其右)卻容不下調和。直到保守主義者再度堅守那些激勵他們的原則,才發現他們已被若干宣稱具有信念的人所超越,儘管該信念並不一定是這些人的體認,卻一直都是他們俯拾即得的表述。保守主義如果不具備信條,就將喪失對知識份子的吸引力,而(不論保守主義者如何不願意相信)現代政治正是由知識份子所創造的。
我將要證明,那兩種取代保守主義的「主義」,並沒有得到充分闡述。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想的清晰性徒有其表,它們的晦澀則更為艱深難解,因而可以輕鬆地隱匿於一種福音之中。與此相反,對於現代人而言,保守主義的態度一如過去那般適宜而合理;一旦理解它,便只有那些凡事都要尋求壓倒性目的或系統計畫的人才會反對它。這樣的人將痛苦不堪,不單是因為保守主義的觀點,而且由於現代歷史的進程,這一進程將不斷把每一種體系都淹沒在心事物的潮流之中。
我關注的是信條,因此不考慮任一政府必定要面臨的重大政策性問題。但是,我會廣泛地使用實例,因為若不能直接轉化為實踐,信條將毫無益處可言。此外,我將抽象地進行論證,而且通常是哲學上的論證。可是,必須牢記一點,辯論並非保守主義者熱中的消遣。像任何政治事物一樣,保守主義者也會「贊同」某些事物,他之所以贊同他們,不是因為持有對它們有利的論據,而是因為了解它們,接受它們,並且發現某些干預它們運做的企圖威脅到他的認同感(他往往不知其所以然)。保守主義者特有的最危險的對手不是激進份子——他們用與保守主義者旗鼓相當的神話和成見武裝起來,直截了當地反對保守主義者;而是改革者,他們的行動總是秉持改良的精神,對於凡是沒有更好的理由予以保存的事物,他們就找理由加以變革。現代社會主義者和現代自由主義者正是從這種改良的精神——維多利亞時代自由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遺緒——之中,不斷汲取他們的道德啟示。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遙遠的目擊者》附註資料:第五章~第七章

《遙遠的目擊者》(201310月出版)內文中阿拉伯數字腳註,為該段內容相關之網路連結。為方便讀者參閱,以數位形式整理如下,歡迎參閱。

以下為第五章~第七章資料


5章 葉門 Yemen
衝突報告

85.    本段及下段推文皆直接發表在網路上,以增長推文長度,此乃推文長度超過標準一百四十字的原因。


6章 敘利亞 Syria
大馬士革同性戀女孩

1.     引句取自阿米娜.阿拉夫(Amina Arraf)失蹤部落格章;該文於2011年夏天因部落格關閉而被刪除。
2.     作者在2011年夏天部落格關閉前之存檔。
5.      作者在2011年夏天部落格關閉前之存檔。
18.    201167@丹尼.西司特(@DannySeesIt)間之來往訊息。
21.    應我敘利亞連絡人的要求,我必須確認他的身家資料以保障他的安全。
23.    Ya habibti 是阿拉伯文的「喔,親愛的」。
33.    https://twitter.com/acarvin/status/78282879876075520一開始我是透過「deck.ly」平台將本文發表在推特上,如此可推出超過一百四十字的推文。但是該平台隨即被關閉,不過我仍保留原文。
49.    寄給作者之私人訊息。
52.    原文發表於「大馬士革同性戀女孩」部落格,但是2011年夏天該部落格被關閉後,該文亦隨之被刪除。

錄影毛片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j84d7OAJzw 影像內容寫實,觀影前請三思。
6.      http://aje.me/mzrK5m
1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r0yHej9sLM 極度寫實。
2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jOp42Mk_7E 同樣十分寫實。
65.    壩巴.阿姆兒(Baba Amr)有時會被拼為壩巴.阿姆洛(Baba Amro),壩布.阿姆洛(Bab Amro)等,造成在推特上討論事情時,老因為標題上一字之差而憑添困擾。一般而言,用「#homs」標籤會比較容易,即使那裡在地理上很不起眼。
7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aOZICNlmxo 極端血腥!極度憤怒!
80.    YouTube上流傳的影片,到那天稍晚全被刪除。幸好完整版仍保存於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aOZICNlmxo 
觀看前務請先考量個人情緒上的衝擊影響;畫面真的會糾纏你一輩子。

7章 後記 Epilogue
催淚彈俱樂部

1.    「青蛙過河」(Frogger)是一種大街求生遊戲,玩法是你要導引一隻青蛙穿過高速公路上繁忙的車流大陣。本遊戲於1980年代推出,遠在這些埃及革命戰火蔓延之前。http://en.wikipedia.org/wiki/Frogger
3.      我在網路上公開的第一件事是我1995年到中東訪問的行程。在我的旅行記事中曾簡單地提到塔利爾:
http://www.edwebproject.org/mideast/journal.1029.html
4.      @旅行者W@travellerW)後來把推特上的名字改為@埃達森(@eldahshan)。

革命遺產 

1.          我訪問過後,@利比亞最棒(@libyasupreme)已將其推特名字改為@馬力克L官方(@MalikLof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