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2013年7月新書《梭羅:綠色先知》

梭羅:綠色先知
The Green Thoreau

作者: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編者:卡洛.斯佩納德.拉魯索Carol Spenard LaRusso
譯者:鄧伯宸

書系:世界公民叢書  文化 61
尺寸:13 × 21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160
定價:220

ISBN978-986-6513-78-7
出版日期:2013627


尋找自己的「華爾騰」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在去世一百五十年之後,他的遠見似乎是特別為我們這個時代準備。自然對他來說,亦師亦友,也是療癒、更新及靈感的泉源。
梭羅堪稱是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遠遠領先此一觀念的形成﹞,早就振臂疾呼:「世界存乎於荒野。」這些先知般的話語,呼喊著我們覺醒。我們最近才知道,有系統的摧毀雨林,已經無可逆轉地影響了這個星球脆弱的生態。
面對眾多環境與倫理的困局,我們束手無策,優質的新科技之外,也需要啟發、遠見與開導。
在梭羅流暢如詩的散文裡,我們發現,一個十九世紀的人早已經走在他那個時代的前面,甚至連大部分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都望塵莫及。
他不僅教我們要保育自然世界,而且要明智地管理所有的資源,包括我們時間、金錢、工作、才能與健康。
每個人學習生活的課程各有自己的方式──要去找到自己的「華爾騰」。

全書目錄
編者序  梭羅:二十世紀的先行者
Ⅰ自然 天地間有一條更高的法則
Ⅱ科技 治療這種病,唯一的藥方就是徹底的簡樸
Ⅲ生活 即使是營生,也必須出之以愛
Ⅳ人生 無論死活,我們所渴望的,不過是真理
Ⅴ財產 規則無他,儘可能少取少拿而已
Ⅵ時間 殺時間,必定會傷及永恆
Ⅶ飲食 挨餓不是因為缺乏,而是由於貪求奢侈
Ⅷ心志 美德是永不失手的投資
參考書目

編者序
梭羅:二十世紀的先行者
  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的話語在二十一世紀的最初十餘年引起了深遠的迴響。去世一百五十年之後,他的遠見似乎是特別為我們這個時代準備的。熱愛自然世界,自然對他來說,亦師亦友,也是療癒、更新及靈感的泉源。
  梭羅的文章與作品,雖然生前死後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時至今日,我們卻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再犯同樣短視的毛病。我們這個世代,率先經歷了倍數成長的人口爆炸、張牙舞爪的工業主義、應接不暇的科技發明、快速的社會政治變遷,以及氣候與環境的災難,所有這一切,短短數十年間,劇烈地改變了我們所熟悉的地球風貌。
  梭羅堪稱是第一個環境保護主義者(遠遠領先此一觀念的形成),早就振臂疾呼:「世界存乎於荒野。」這些先知般的話語,呼喊著我們覺醒。人們直到最近才知道,一再短視地摧毀雨林,已經不可逆轉地影響了這個星球脆弱的生態。面對眾多環境與倫理的困局,我們束手無策,優質的新科技之外,也需要啟發、遠見與開導。在梭羅流暢如詩的散文裡,我們發現,一個十九世紀的人早已經走在他那個時代的先端,甚至連大部分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都望塵莫及。他對我們傾囊相授,不僅教我們要保育自然,而且要明智地管理所有的資源,包括我們時間、金錢、工作、才能與健康。
  梭羅相信,人皆有其自主性與潛力,因此,我們每個人對集體的人類生活都有著不同的影響。這個世界上,儘管政府的力量不斷擴增,我們卻也一再看到個人與群體力量──草根運動──在書寫歷史。梭羅的散文〈論公民不服從的責任〉(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最著名的影響之一,就是它成了甘地在印度非暴力不抵抗運動的啟蒙書。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民權運動同樣也是受到他的影響。甚至一九九一年蘇聯境內的「第二次」俄羅斯革命,也展現了對不公義政府消極抵抗的精神。梭羅並非一個了不起的政治人,但卻是一個「把言論付諸行動」的勇者。一八四六年,他就因為拒絕繳交支持奴隸制度及墨西哥戰爭的人頭稅,在麻薩諸塞康考特(Concord)遭到一夜的拘留。
  但梭羅是個熱愛自主的個人主義者,他並不希望我們學他,相反地,他要求我們檢驗自己的生活,自己解救自己。梭羅選擇在華爾騰湖(Walden Pond)畔蓋了間小木屋,在那兒一住兩年多,不是要逃避社會,也不是要樹立典範,而是要學習生活的課程,他說:「我到森林裡去,是因為我想要老老實實地活他一場,去面對生活的基本要素,看看自己能否學會生活定然會教導給我們的東西。」每個人學習生活的課程各有自己的方式 ──要去找到自己的「華爾騰」。
  身為公民與行星地球的監護人,擺在我們前面的道路或許極端艱難。為了成就其他更重要的目標,可能需要換成低速檔,做出某種犧牲。梭羅的話,有很多我們可能都聽不進去。他問道:「我們非得要想方設法獲得更多的這些東西(財富)嗎?有的時候,難道不能滿足於更少嗎?」並提醒我們:「一個人的財富與他所能夠放下的成正比。」梭羅的話語充滿說服力,鞭策我們反省自己的人生,找出方法,更完整、更有智慧地活出自己。他的思想寶藏足可以讓我們流連忘返。
  《梭羅:綠色先知》的編輯,希望能夠為這個動盪時代提供實際的指南,並鼓舞我們向前。這些闡述性的篇章,其來源除一八五四年出版的《湖濱散記》外,有些選自梭羅比較不出名的文章及書籍(其中有講演,也有死後才出版的)。他的藝術性、熱情與遠見,足以啟發我們超越自己的時代,更明智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梭羅已經在那兒了,足為我們最好的導師。
  這裡有一點要稍作說明:梭羅使用manmen這兩個字,我們可以詮釋為也包括女性!另外,有些過時的標點我做過修改,以反映現代的用法;譬如破折號前面的逗點必須省略;又如,刪掉有些字如to-dayto-morrow的連字符。然而,梭羅的語意與思想分毫未動。


《上海烈男傳》新書分享會


場次一:68日 (六) 14:00 淡水 有河book    
主題從淡水河到黃浦江

場次二:616日 (日) 15:00 台中 東海書苑   
主題小說創作與城市觀察我與《上海列/劣//獵/裂男傳》

場次三:621日 (五19:30 台北 永樂座台大店
主題是飛蛾撲火還是縱橫十里洋場?


與其說這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個人對一座城市的情感。
林郁庭最新小說著作《上海烈男傳》,源起近年於上海的反覆行走,讓她想為這快速變遷的城市留下記憶,以台灣人的眼睛觀看,為隨著黃浦浪潮沉浮的眾生立傳。隨著上海新經濟誕生而造就的新上海人,他們改變上海的命運,也改變自己的命運。

故事從一個在上海做成衣代工的台商開始,「財大氣粗」四個字如影隨形,玩女人或被女人玩,誰也說不準;浪漫天真的法國男人,外派中國,卻耽溺在異鄉的法國梧桐樹影中難以自拔;務實精明的美國男人,將西部拓荒精神在上海商場發揮得淋漓盡致,賭上性命亦在所不惜;夾縫求生的香港男人,猶如港式煲湯般熬著,只為一朝出人頭地;而娶了上海姑娘的台灣姑爺,則是新台灣候鳥家庭的縮影。五個男人,各自做了一段情繫上海的黃梁夢。
幾乎無一例外,我們從張愛玲開始認識上海,但是,張愛玲筆下的那個老上海已經死了。今日的大上海,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國際連鎖店比本地攤商多,新砌的大型購物中心比拆掉的老洋樓更多。即便一樣的新舊融合,一樣的充滿異國情調,那份老月曆牌上風情萬種的上海卻已不復記憶。

作者以台灣人的觀點,就近觀察上海瞬息萬變的現代面貌,輔以橫跨語言、文化與價值觀的寬廣視野,陳述上海做為華洋雜處國際大都會的內外條件。但織就這片繁華景緻的,始終是人,飽滿的人性才是作者盡情揮灑的墨水。因為文字裡填充了人的靈魂,讓我們貼近故事裡這座慾望城市時,莫名有一種鄉愁感,這種鄉愁從何而來?從靈魂深處吧。

在分享會上,郁庭將帶來多幅近年在上海拍攝的照片佐以電影中的經典畫面,對照她遊走上海與創作小說的心路歷程。歡迎您的蒞臨參加。

作者簡介 
林郁庭

巴黎索邦大學博士候選人,美國柏克萊比較文學博士,曾獲中國時報人間新人獎。為小說《離魂香》浸淫調香,美食小說《愛無饜》反映逛菜場、作羹湯、切磋食藝的原初好食慾,旅美法多年至回歸亞洲的如夢歷程,為散文隨筆《夢.遊者》,多次進出上海而不斷演繹的視野,琢磨出小說《上海烈男傳》。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2013年6月新書《上海烈男傳》

上海烈男傳
Martyrs of Shanghai
給新世紀在十里洋場沉浮的各路好漢們
To the Happy Few

作者:林郁庭
書系:新世紀叢書  文化 209
尺寸:15 × 23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232
定價:260
ISBN978-986-6513-77-0
商品貨號:CC0094
出版日期:2013520


張愛玲書寫的那個老上海已經死了,
幽魂還在這個城市漂蕩。
內容簡介

今年一定要看的華文創作
亞洲版「慾望城市」.21世紀新上海灘傳奇

上海女人從不吃虧;上海也是。
怎麼男人就是不懂呢?

幾乎無一例外,我們都是從張愛玲開始認識上海,但是,張愛玲筆下的那個老上海已經死了。
這城市變化得太厲害,留下什麼隻字片語,瞬時便成為過去,永遠趕不上它變遷的速度。然而,無論是老上海「十里洋場」的風華絕代,新上海國際化都市的時尚與現代,都讓人們津津樂道。
今日的大上海,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國際連鎖店比本地攤商多,新砌的大型購物中心比拆掉的老洋樓更多。即便一樣的新舊融合,一樣的充滿異國情調,那個老月曆牌上風情萬種的上海卻已不復記憶。
走入新的世紀,「上海崛起,滿懷雄心壯志的台商蜂擁入上海,個個紅著眼要分這塊肥肉,但上海灘潮起潮落,得意有人,失意者栽在浪頭下,於浪花四碎飛濺的泡沫裡幻化為呆胞、台勞、台流,於潮汐那一波又一波無情的沖刷裡苟延殘喘。」
嘗過上海甜頭的台商是這麼說的:「到處是機會,遍地是黃金。」百年前吸引男人前進上海的原因,百年後依舊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英雄好漢。特別是台灣男人在上海,彷彿總帶著點悲壯殉身的味道。
故事從一個在上海做成衣代工的台商開始,「財大氣粗」四個字如影隨形,玩女人或被女人玩,誰也說不準;浪漫天真的法國男人,外派中國,卻耽溺在異鄉的法國梧桐樹影中難以自拔;務實精明的美國男人,將西部拓荒精神在上海商場發揮得淋漓盡致,賭上性命亦在所不惜;夾縫求生的香港男人,猶如港式煲湯般熬著,只為一朝出人頭地;而娶了上海姑娘的台灣姑爺,則是新台灣候鳥家庭的縮影。五個男人,各自做了一段情繫上海的黃梁夢。
台灣出發的林郁庭,被上海這個城市吸引,一年一年地回去,卻更感受它的興衰無常。《上海烈男傳》一書,源起於作者近年來在上海的反覆行走,讓她愈發想為這城市留下記憶,從台灣人的眼睛觀看,就近觀察上海瞬息萬變的現代面貌,輔以橫跨語言、文化與價值觀的寬廣視野,陳述上海做為國際大都市的內外條件,並為那些隨著黃浦浪潮沉浮的眾生立傳。
數十年過去,上海依舊在波濤洶湧的變故中……老上海,新上海,其實都是一種領悟。而織就這片繁華景緻的,始終是人,飽滿的人性才是作者盡情揮灑的墨水。因為文字裡填充了人的靈魂,讓我們在貼近故事裡這座慾望城市時,莫名有一種鄉愁感,這種鄉愁從何而來?從靈魂深處吧。這麼想,我們便可以對閱讀時所感受到的不安與羞赧釋懷了。

作者簡介
林郁庭
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博士候選人,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獲中國時報人間新人獎。為小說《離魂香》(皇冠)浸淫調香,美食小說《愛無饜》(印刻)反映逛菜場、作羹湯、切磋食藝的原初好食慾,旅美法多年至回歸亞洲的如夢歷程,為散文隨筆《夢.遊者》(馬可孛羅),多次進出上海而不斷演繹的視野,琢磨出小說《上海烈男傳》(立緒)。 

全書目錄
第一章 台灣小開
和平飯店
恆隆廣場
波特曼麗池酒店
黃河路
虹梅路

第二章 法國佬
瑞金賓館
新天地
外灘X號
古北新區
虹橋台商

第三章 美國佬
波特曼麗池酒店
南京西路
衡山路
虹橋老外
濱江大道

第四章 港仔
靜安寺
南京西路
蘇州河畔
浦東機場
靜安公園

第五章 上海姑爺
城隍廟
嘉義中正路
吳中路
淮海中路
黃浦夜色

尾聲
田子坊

後記
內容試閱
台灣小開
和平飯店

八點半,雨勢一點也沒有減弱的意思。疾行的車在中山東一路來回穿梭,濺起漫天高的水霧,籠住外灘數百年如一日資本主義的銅牆鐵壁。通明的燈火黯了下去,瞬時柔和幾分,又亮了起來,煙霧裡閃閃爍爍地掙扎。
和平飯店的塔尖在雨中淒迷著,幽靈般瑩著綠光。面對中山路那扇門半隱在時代的石階下,鐵鍊深鎖。南京路入口夾在衣香鬢影的精品店之間,右邊櫥窗一席灰紫色的毛皮,扣住一只鬱鬱的金綠甲蟲;左側有隻豔紅蝴蝶貼著漆黑的絲緞飛,試穿新旗袍的女客身影,鎖進一大面更衣鏡,也隱約掩映上窗玻璃,鬼影一般。
和平飯店的榮光存在於過去。當年縱橫十里洋場的風華,還纏繞在裝飾藝術拱出的華麗廳堂裡,英人沙遜(Victor Sassoon)周旋於貴客之間,資本家豪宅有過的笑語脂香,在旋轉門一開一闔掀起的風中,彷若依稀可聞;如今出入於此的賓客,多有短褲T恤之流。三年代絢麗的燈,在二十一世紀裡顯得有些落寞,黃粱一夢繁華不再,不變的,是客人多半生著白種人的面孔,而在旁邊伺候的,總是黃皮膚的。
穿過昏黃的長廊,掠過電梯間藻井鑲金獵犬下那幅極不搭配的「錦繡山河」水墨,長廊盡頭那團粗鄙塑膠花拱住的蒙塵女神雕像前拐個彎,就是飯店極富盛名的「老年爵士酒吧」。若是從三年代演奏至今的樂師,現在也有「百齡」了,正符合店裡招牌的「百齡譚」(Ballantine’s)威士忌之名,但聚集在此的是一批五十歲上下的樂師,說老年還算不上,年紀不上不下,音樂造詣也是如此。酒吧在傍晚就逐漸湧入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粗獷的鐵燈木桌前坐定,觥籌交錯,談笑風生。半晌,斑白頭髮的樂師們魚貫入座,慢條斯理地調著音。不成調的提琴、破了音的鋼琴迸出若干難以置信的雜音,讓幾雙敏感的耳朵豎了起來。就是這樣,才需要調音吧,寬容的心這麼想著。看來準備就緒了,這支「老年爵士」樂隊在一個眼神暗示下,不一致地轟出樂曲第一聲,這下可好,顯然荒腔走調並非全然為年老失修的樂器之過。吧台那德州牛仔打扮的中年男子,本來與調酒師談得正好,一聽到演奏,臉兒馬上漲得通紅,一口氣乾了啤酒,丟下小費,帶著女伴揚長而去。座上多少也揚起幾雙緊皺的眉,大部分的人則兀自喧譁,罔若未聞。
又一輛疾馳的出租車沿中山路而上,駛過和平飯店那個轉角,後座的男人抗議了,「欸,師傅,我不是說到和平飯店嗎?怎麼開過頭了,想繞路也不是這樣唄?」
駕駛不慌不忙地,「先生,這裡不能拐彎,我得到前面橋下調頭。」
「哦,是嗎?」
車子終於在飯店門口停下,男子卻沒有下車的意思:「靠近一點,下這麼大的雨,你要我怎麼過去?」
「先生,你瞧前面停滿了車,根本過不去呀!」
「恆瑞,他們撐傘過來了,我們走吧。」車裡的女子說著。
男子先下了車,接過傘揮手要飯店接待員退下,殷勤地對著車內:「小霜,來,我幫你撐著。」
男子在門口把雨傘交給淋得溼透的接待員,高傲地塞了一張鈔票給對方。
服務員領著兩人走進老年爵士酒吧,正待坐定,他問,「不是要你幫我們留個好位子?怎麼還是在這邊角?」
「先生,這位子不錯,看得夠清楚,很多人都很喜歡的。」
「這麼偏,要我扭著脖子看不成?中間那兒不是有位子?去去去,我們坐那裡。」
「那兒有人訂位了。」
他掏出錢包,「就算我訂的。」
服務員收下鈔票,帶他們過去,把桌上Reserved的牌子順手收掉。
郭恆瑞一坐下,馬上又火燒屁股地起身,「來,小霜,這位子給你,正好面對樂隊。」
葉小霜抬眼看著男人,嫵媚地一笑。郭恆瑞的黑皮鞋沾上些雨漬,仍雪亮亮地刺著眼;鐵灰長褲上愛馬仕(Hermès)皮帶閃著誇大的金色H字,這H還沒有陷在鬆軟的肉陣裡,足見佩戴的男人雖然天天大魚大肉,身材保持得還不算差;小霜的眼飄到他暗紅的皮爾卡登襯衫,欣賞它在昏暗的燈下顯現的細緻條紋。郭恆瑞回應她的目光露出自得的微笑,但小霜知道他其實很緊張,從進來坐定到現在,他的手不住撫弄桌上塞得滿滿的LV皮夾,彷彿在研究這名牌花樣紋路的邏輯。
小霜的手機響了,恆瑞望著她滿面是笑,低低地不知說了些什麼,心裡有些不自在。他自己做服裝這一行,一眼就看出這上海女孩全身上下都是便宜貨,緊身的廉價桃色網衫,凸顯出不很豐滿的胸線,低腰的牛仔褲露出半截細腰,在她俯仰之際有條鏈子微微晃動,撩得他心裡癢癢的。她手上那個皮包顯然是襄陽市場的名牌仿冒品,身上最值錢的,就是那支紅色的手機,響聲真是銀鈴般悅耳,機身也五顏六色地閃個桃花不斷,看她接電話聲音一個比一個嬌俏,教他心裡一陣比一陣不是滋味。
「喝什麼?」服務員過來問。
恆瑞點了威士忌,見小霜仍含笑說個沒完,皺皺眉,「給她杯果汁吧!」
小霜掛了電話,笑意從話機輾轉到他身上,春風般輕拂一顆浮躁的心:「哎呀,你點好了?朋友來電說在K歌房,一直要我過去,我說就不了,我才吃過飯,在和平飯店聽爵士呢。」
「我幫你叫了果汁,還是要喝酒?」恆瑞又揮手叫服務員,「喝什麼盡量叫。」他拍著鼓鼓的皮夾,揚起嘴角。
「不行,我不能喝的──」小霜噘起嘴撒著嬌,「一喝就醉了呀──!」
那個拖得長長的尾音倒是讓恆瑞未喝先醉,他把剛送上的烈酒送下一口,對等在一邊的服務員甩了個如馬龍白蘭度的頭,「拿點歌單來,我們要點歌!」
恆瑞灌下第二杯威士忌的時候,小霜欲笑不笑地,「喝這麼猛,明天怎麼上工?」
恆瑞拍拍胸脯,「放心好了,一切都很上軌道,我只是偶爾去巡視一下,看看他們有沒有偷懶。」他對小霜眨個眼,「又不是朝九晚五,早上不去也無所謂。」
小霜笑得甜甜的,「你真行,有你在這兒掌管大局,你爸爸在台灣很放心吧!」
「那是當然的,將來都是我的,我不照看些,行嗎?」恆瑞的手指撫過抽出好幾張大鈔後仍然飽滿的皮夾,對小霜微笑。
樂隊適時奏出恆瑞點的Bee Gees名曲How Deep is Your Love,他於是半閉著眼睛,陶醉地搖頭晃腦哼哼唱唱,鋼琴手與貝斯手這時來了一個致命的南轅北轍,讓反應較快的薩克斯風想要搶救也來不及,而這恆瑞卻是渾然不覺地全然融入他的演出。他從眼瞼下偷偷瞄著小霜的反應,將語調放得更抒情,但小霜的手機竟不識相地響了,他於是咬著牙,看小霜把原來屬於他的吳儂軟語溫存給了別人。嘰哩咕嚕說著上海話的小霜讓他不舒服,因為完全無法得知她談話的內容,但同時又讓他有點放心,因為他想精刮上算的小霜不會要個薪水階級的上海男人,所以應該不是情人。
小霜掛了電話,一個難以捉摸的笑意,「喲,唱得真好,再來一首嗎?」
恆瑞得意地大手拍掌吆喝,深怕旁人沒聽到:「服務員,再拿點歌單來。」他再掏出兩張鈔票,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怎麼搞的,剛才點的兩首還沒聽到?」
小霜往後靠著椅背,兩手交叉在胸前,好整以暇地欣賞恆瑞在她眼前上演自我感覺良好的型男秀。手機再響,她對著機器講英語,低聲笑著,她知道這讓捕捉到隻字片語的恆瑞很不自在,而他果然在曲子未終就大聲拍手叫好,頭一挺,兩指一格,扭出個清脆的響聲,宛然一副好萊塢電影的架勢,又叫了杯威士忌。
她不是唯一的觀眾。暗處有幾雙眼瞪著恆瑞,或是不耐,或是百無聊賴,誰教他們就坐在台前,誰教他的動作特別多。亦有一雙仔細瞧了她,之後回望恆瑞,帶幾分同情,大約基於雄性本能,知道他過分地賣力是為了討女人歡心。鄰桌有兩人竟饒富興味地盯著他們,像是在看一齣好戲,還交頭接耳地討論,看得失神了,接觸到小霜的視線,那男的有點訕訕然,裝作若無其事地猛喝啤酒,女人不為所動地望過來,對著恆瑞的方向使了一個眼色,嘴角浮現一抹笑意。
小霜冷笑著端詳這不登對的男女,是誰看誰的好戲來著?她用手肘頂了頂恆瑞,「瞧,人家看你呢!別是對你有意思了。」
「我心裡只有你啊。」恆瑞乘機靠了過來,話裡已經帶了幾分酒氣。
樂隊恰恰奏起了《我的心裡只有你沒有他》,小霜機伶地閃出恆瑞的懷抱,再接起那來得正是時候的電話,她邊講手機邊覻著大陣仗跟唱的恆瑞,他本來愈唱愈小聲,沒趣了,瞧她對著他笑,又開始精神抖擻,手舞足蹈。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2013年5月新書《真正的家》

真正的家365天每日智慧
Your True Home

The Everyday Wisdom of Thich Nhat Hanh


雙封面(書號條碼皆相同) 隨機出貨

作者: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主編:馬文麥克里Melvin McLeod 
譯者:鄧伯宸
書系:新世紀叢書  心靈 208
尺寸:13 × 21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384
定價:390
ISBN978-986-6513-75-6
商品貨號:CA0026
出版日期:201356

內容簡介
一步一滋養,一步一療癒,
愛自己乃是愛其他一切的根本。

西方最具影響力的佛教導師  一行禪師的入世智慧

佛的住址是「此地此刻」

學佛不苦,因為佛陀把禪修傳給了世人,教人從苦中滋養慈悲,從生活中修持佛性。一行禪師提醒我們:正念修行不是逃避,也不是遁世,而是活潑潑地進入生命,是一種不受時間限制的入世修行,每個人都做得到。
這正是本書的核心思想之一:活在當下,不要讓自己迷失在過去或將來的迷思中。活好每一個當下,便是為更好的將來打基礎,為已逝的過去尋求解脫,也能引導我們回歸內心真正的家,「當下」即是回家的坦途。

佛就是呼吸,佛就是行走

本書是一行禪師針對禪修所給予的開示,對正念靜坐、呼吸與行走等修持多所提點,傳授人人可立刻做到的方法與心訣,引導我們把禪修之心落實到日常生活,因為,生活就是修行最好的道場,即使只是品嘗一瓣橘子,也能盡得天地的精華,端看你是否能以修持之心體會萬物的存有。
書中各文篇幅雖短小,但其背後隱藏著深厚的佛理論據,足以解釋世間萬物起落,苦樂興衰。宗教的真知灼見不一定複雜難解,也無須千言萬語才能說明,往往越是簡單的話語,越是雋永義深,耐人尋味。
一行禪師以溫柔的力量,將真如實相抽絲剝繭,示現在我們眼前,也將佛教及人生的精要盡現書中,每一則都值得細細品味,反覆思量。依循禪師的指引,加上一點點的修行,就能創造自身的正念能量,有如在心中點亮一盞明燈,一生受用。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一行禪師為世界知名的禪僧、詩人以及和平運動家,曾獲諾貝爾和平獎之提名。出生於越南,一九六六年遭放逐,現居法國一所僧院——梅村。禪師也在紐約、加州、密西西比、德國、泰國、香港及澳洲等地成立修習中心,並活躍遊走於北美洲、歐洲及亞洲,與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分享正念生活的藝術。禪師著作等身,包括暢銷書《正念的奇蹟》(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橘子禪》(Peace Is Every Step)、《你可以不生氣》(Anger)及《一行禪師:活的佛陀,活的基督》(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立緒)、《馴服內在之虎》(Taming the Tiger Within)(立緒)。更多資訊請上網www.plumvillage.org


譯者簡介
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
譯作有《影子大地》、《孤獨的聆賞者》、《族群》、《綠色全球宣言》、《邱吉爾的黑狗》、《換一種角度看美》、《舊歐洲、新歐洲、核心歐洲》、《生活之道》、《男子氣概》、《德蕾莎修女教我的事》、《哭泣的橄欖樹》、《塔利班與女裁縫》、《印度 美麗與詛咒》、《慢.慢.慢》、《普魯斯特的個人書房》(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編者序
本書彌足珍貴,是當代偉大精神導師的洞察,真知灼見盡在其中。
洞察之為物,是一種微妙不可言說的體驗。洞察之來,勢若閃電,並無絲毫徵兆,有如雲天頓然洞開,照亮下方風景,之前觀念上的隱晦與困惑為之豁然開朗。這種當下直接洞見實相的經驗,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雖然極不尋常,卻又不失其平凡。
洞察之來,會在什麼時候,又為何會在那一瞬間,或許無法知道,但自有方法可以令智慧生起。法門之一就是:沉思偉大的精神導師如一行禪師的智慧。身為佛門宗師,禪師窮其一生鑽研與禪修,就是要將自己所得的洞察傳給我們。以佛教的傳統來說,傳承可以是多年之功,也可以立地見道。一言一語,一擊一吼,或如本書三言兩語的真知灼見,都足以振聾發聵。
但話又說回來,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因此,本書的教導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及好處,如何閱讀本書也就成了極為重要的關鍵。
每講到真知灼見,一般人總以為複雜無比,需要千言萬語才能說得明白,但實際上,情形正好相反:簡單的話語往往最為雋永。本書的教導雖然篇幅短小,但其背後,深厚的論據俯拾皆是,只不過,經過當今佛教界這位舉足輕重的宗師抽絲剝繭,書中所見無非佛教──以及人生──的精要,其中不僅寓意深遠,令人振奮,發人深省,而且充滿了智慧與教誨,值得讀者深層涵詠於肺腑之間,可以醞釀智慧,帶來真正的轉變。
以無常的概念為例。如果單純從知識層面看──匆匆過目,隨即放過──看來無甚出奇,或許也沒什麼大意義。但無常確實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因為否定無常正是眾苦之源。如果真能對無常做一番用心的觀想,切實看清自己與周遭世界的不斷變化、相即互有,以及沒有定性,誠如一行禪師所言,人生便將為之改變,變得歡喜、愉悅而奇妙。
再看本書的另外一個核心思想:活在當下,不要讓自己迷失在過去或將來的迷思中。乍看之下,不過又是一個新世紀(New Age)的陳腔濫調。但若能夠真正落實,這卻是禪修的精髓,也是回歸真正的家──一行禪師所謂當下──的坦途。
對一般人來說,或許正因為這些教導太過於簡單,反而變得難以理解。大家總以為,真理定然十分複雜而且遙不可及,所以對於什麼才是對的,反而變得無所適從。
因此我們必須打好基礎,當洞察呼之欲出時,才能把握那稍縱即逝的寶貴時刻。閱讀本書不宜急著觀想與修行,道理在此。以我來說,每讀書中一段短文,便覺得自己是坐在大師面前,親耳聆聽他開示最重要的教導。讀此書便不妨選擇這種方式,或許會有相同的體驗,所得益處或將倍增。
所以我建議大家要慢讀要細讀,甚至一日一或二則,品味觀想其中的深意。我就有過這樣的經驗,早晨小酌的篇章,滲入意識,終日不散。其中的智慧微妙地點染了我的經驗,洞察與警醒彷彿不請自來,而且來得總是時候。所以請給這些偉大的教導時間和空間,或許也能得其縈繞之樂。
本書中的教導約可分成兩大類:洞察與開示。有些洞察清楚而明白,直指實相本質,揭露現象、心性、精神、痛苦與開悟的真實本質,所涵蓋的題目既深且廣,包括相即互有、空、無作、佛性與涅槃,盡得佛教智慧之精要。
另外則是對各種禪修所作的開示,從正念、智慧到慈愛與慈悲,對正念靜坐、呼吸與行走等修持多所提點,同時,對於如何把禪修之心落實到日常生活,從改善人際關係與療癒感情創傷,到促進世界和平與保護環境也有所著墨。禪修開展智慧,洞察則改變人生與世界,使之更為美好。一切全在當下。
所有這些教導的多樣性與深度,充分反映了這位佛教宗師不平凡的一生。禪師年少為僧,十六歲在越南出家入寺。勤修精研佛法,發心改革,很快在越南佛教界成為一股進步的力量,在入世佛教運動中領袖一方,推動越南的和平與社會正義。身為活躍的反戰運動家,越戰期間致力和平運動,由於立場中立,以致兩面不討好,但卻得到馬丁路德金恩的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一九七六年,遭越南驅逐出境,不准返回故鄉,長達三十九年。
如今,一行禪師擁有眾多弟子,廣布世界各處,所著七十餘本書籍,從學術論文、禪修指南到心理學、兒童讀物與有關當代重要社會及政治問題的評論,嘉惠數百萬人。集禪師、政治家、人道主義者、詩人與入世佛教運動領袖於一身,禪師融其智慧與歷練於人生,當今之世無人能出其右。

非常榮幸能夠主編這個集子,這還要感謝我香巴拉出版公司(Shambhala Publication)的同仁,尤其是大師一行禪師。這些智慧有如寶石,改變了我的人生,可以受用一年,可以受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