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2013年11月新書《道家思想經典文論: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

道家思想經典文論

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

王邦雄教授 老莊哲學研究精華

作者王邦雄
書系:世界公民叢書 文化211
尺寸:15 × 21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352
定價:380
ISBN978-986-6513-87-9
出版日期:20131115



天地生萬物,聖人生百姓,
天地無心,才能自然而長久的生萬物,
聖人無心,才能自然而長久的生百姓。
道是道路,聖賢哲人是開路者,為天下人開拓可以活出一生價值的道路。
道家的道,不走開出人文以化成自然的路,而走解消人文以回歸自然的路。

人文之道開出人文社會,自然之道開出了自然鄉土。
人為總是短暫,自然才長久,人生總會毀壞,天道才是永恆。
人生只有一條出路,取消人為,回歸自然,此之謂道法自然。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王邦雄教授之道家思想經典文論十四篇,其中七篇文字從民國八十八年立緒文化出版的《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一書中挑選出來,另七篇發表於《鵝湖月刊》與《鵝湖學誌》,今彙編成冊。是教授多年來道家研究的精華之作。
教授師承當代大哲牟宗三先生,於一九七五年與師門友好創辦鵝湖月刊,效八百多年前心學與理學兩大學派在「鵝湖」的論辯精神,在「傳統與現代」、「中學與西學」之間,尋求接續會通的橋樑,做為析論古今或詮釋中西這一塊學術園地的精神象徵。至今近四十年而有所成,已成為當代哲學界的重鎮之一。教授投入道學研究四十年之久,經典精熟,時有創見,對道家在當代的生命進路,開創一家之言,而自成格局。
本書由道家思想源流開展,在肯定人生一切正面價值的前提下,證成道家思想的時代意義,王邦雄教授以其多年研究之精闢獨到的見解,開顯出道家清靜無為與回歸自然之生命理境。
面對當代社會承受的時代衝擊,一者來自社會生活上機器科技的籠罩獨霸,二者來自政治思想上意識型態的對決破裂:凡此皆造成心靈的僵滯與生命的傷痛。在肯定人生一切正面價值的前提下,王邦雄教授指出,道家思想在今天,正是消解心靈困惑與生命悲苦的生命大智慧。邀請友好共學適道,與此書結伴同行。


作者簡介
王邦雄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文化大學哲學碩士及博士,榮獲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鵝湖月刊社社長、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所教授、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所教授暨哲研所教授、所長,現任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著作等身,包括:《韓非子的哲學》、《老子的哲學》、《儒道之間》、《中國哲學論集》、《緣與命》、《人生關卡》、《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立緒)、《行走人間》(立緒)、《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老子十二講》、《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等書。


全書目錄
1.          當代新道家的生命進路
2.          走進莊子之學的門徑
3.          老子的天道思想及其人生智慧
4.          莊子的形上思想及其生命理境
5.          從修養功夫論莊子「道」的性格
6.          道家思想的倫理空間:論莊子「命」、「義」的觀念
7.          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
8.          道家「報怨以德」的無為思想
9.          老莊哲學的生死智慧
10.      莊子與惠施的論學相知
11.      論莊子〈天下篇〉評析各家思想的理論根據
12.      《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
13.      《莊子.秋水》何以見外?
14.      從「物論」平齊到〈天下〉一家

序文

  研讀道家經典已越過了四十個年頭,故平生歲月所言所行所思所想,幾乎離不開老子道德經與莊子南華經這兩部經典。而學人解讀經典,總是依據自身的生活體驗與存在感受,故無不帶有濃郁的鄉土情思與深切的時代關懷。

  四十年間,在大學研究室引導學生讀書的研究成果,是建構思想體系的《老子的哲學》與《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在民間講堂向眾生說法的靈感創意,是顯發人生智慧的《老子十二講》與《莊子道》;累積數十年功力在語文脈絡中抉發深藏其間的玄理奧義,則是逐字逐句推敲琢磨的《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與《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在家常日常中而體悟有得的哲理散文,則有《向生活說話》、《人生關卡》、《用什麼眼看人生》、《行走人間》、《人生是一條不歸路》、《人生的智慧》、《活出自己的風格來》等書。

  本書集結了十四篇近三十年來寫出的學術論文,其中〈走進莊子之學的門徑〉是鵝湖開講的現場錄音整理而成,〈莊子與惠施的論學相知〉則是應雜誌約稿而寫,前者顯得生動,而後者較為優雅;其他各篇皆參與學術研討會撰寫的論文,雖是學術研討,論學間總是講道,講論主題皆環繞道家思想而展開。因為寫作年代拉開太長,為了校稿重讀一回,竟在一天之內走過了數十年研讀老莊的學術生涯,赫然發現不同年代的寫作風格與學術觀點,已然大有不同,似乎觀點漸趨圓熟,而鋒銳不再,不以犀利的文筆與批判的眼光,來審視與檢驗前賢與同儕的論點與見解,氣勢頓挫許多。一心只想展現自家的生命體悟與學術創見,而不再煩瑣的去引據論證。此直對經典說話,好像投身在歷史現場去感應與體會,在真切的感受中而有存在的體悟。

  這幾十年來皆在故紙堆中打轉,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要如何引傳統進入現代,且讓經典回歸生活,倘若傳統經典與現代生活不相干,那讀聖賢書,所為何事。《莊子.齊物論》有言:「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傳統經典留給後人的是生成原理的「道」,「道」是道理,也是道路,不論那一世代的人物,都要立身在經典的「道」中,找到生命存在的「分位」,親切體認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與自己要往何處去?就在這一價值理念中「行之」而有「成」,而人活一生的價值美好,就在價值評估中「謂之」而得「然」,人生道上人人「成」我自己,也「然」我自己,這樣的話,人生不會迷失在現代文明的街頭,價值也不會失落在科技資訊的網羅中。而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精義所在,也是道家思想留給當代人間的最大資產。

王邦雄序於二○一三年十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