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2012年12月《耶穌在西藏: 耶穌行蹤成謎的歲月》

耶穌在西藏:
耶穌行蹤成謎的歲月
The Lost Years of Jesus

編著者:Elizabeth Clare Prophet
譯者:梁永安

書系:新世紀叢書 宗教81
尺寸:15*21 平裝
頁數:376頁

ISBN:978-986-6513-69-5
定價:320元



耶穌未為人知的生平
追尋耶穌失蹤的十七年

耶穌十二至三十歲期間人在哪裡?做過什麼?
一直是歷史之謎,一些古代的經卷透露,
耶穌曾在西藏等地區生活了十七年。

內容簡介
追尋歷史上的耶穌
本書記載耶穌一段行蹤成謎的歷史歲月。四福音有耶穌在十二歲到過聖殿的記載,也有他大約三十歲出現在約旦河的記載。但對於耶穌在十二至三十歲期間的行蹤與行事,四福音卻隻字未提,一直是歷史之謎。
一些古代西藏經卷記載,耶穌曾在東方生活了十七年。他曾經在印度、尼泊爾、拉達克和西藏學習和傳道。
十八世紀末,許多學者和神學家,開始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追尋四福音中有關耶穌的生平,這個追尋,主導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大部分批判神學的主要方向。
有史以來第一次,本書編著者將四個親眼看過這些經卷的證人之證詞,連同這三份經卷的譯文,集結在同一本書裡,呈現在世人面前。內容包括:
    佛教學者在兩千年前記錄下來的《聖人伊撒之生平》。
    俄國記者諾托維奇在一八八七年於拉達克的希米寺發現這份手稿的經過。
    阿毗達難陀上師在一九二九年翻譯成孟加拉文的希米寺手稿。
    羅耶里奇在一九二九年於亞洲從事探險時記錄下來,一份內容相似的手稿。
    卡斯帕里夫人接觸到這些經卷的經過。一九三九年,一個布米寺的喇嘛向卡斯帕里夫人展示了幾本用羊皮紙寫成的書,並說:「這些書說你們的耶穌來過這裡!」
透過本書,我們將得以一窺耶穌思想形成過程的堂奧,了解耶穌在巴勒斯坦展開傳道工作以前,說過和做過些什麼。這是一個會讓整個基督教世界為之震動的歷史大突破!也是我們時代最具革命性的信息之一。

編著者簡介
依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Elizabeth Clare Prophet
依麗莎白.克萊爾.普弗特(Elizabeth Clare Prophet)是一位現代靈性學的前驅者。作品除本書外,尚包括《耶穌軼失的教誨》(The Lost Teachings of Jesus)、《聖爵曼論靈的提煉》(Saint Germain on Alchemy)、《再次道成肉身:基督教的失落環節》(Reincarnation: The Missing Link in Christianity)、《卡巴拉:打開你內在力量的鑰匙》(Kabbalah: Key to Your Inner Power)和《悄悄來到的佛陀:喚醒你內在的佛性》(Quietly Comes the Buddha: Awakening Your Inner Buddha-Nature)。
從六○年代開始,她在全美各地從事講學和舉辦會議及研討會,探討諸如天使、穴道、預言、靈性伴侶、靈性心理學和再轉世等課題。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文化人類學學士、哲學碩士,東海大學哲學博士班肄業。目前為專業翻譯者,共完成約近百本譯著,包括《文化與抵抗》(Culture and Resistance / Edward W. Said)、《啟蒙運動》(The Enlightenment / Peter Gay)、《現代主義》(ModernismThe Lure of Heresy / Peter Gay)等。

名人推薦

《耶穌在西藏:耶穌行蹤成謎的歲月》中文譯本的出版,對宗教研究者、基督徒及一般讀者大眾,都是一件令人鼓舞之事。
——蔡彥仁,哈佛大學神學博士、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專教授

這本書有可能會大大改變學院人士、教會人士以及世俗人士對神之子的觀點。
——迪潘達爾(John Dependahl),西貝里學院宗教系系主任


對於耶穌在展開加利利的傳道生涯以前,他去過哪裡、做過些什麼,本書有著無可動搖的、物理學似的證據。
——克魯帕(Paul F. Krumpe),國際開發署物理學家


深具啟發性與娛樂性。資料的鋪陳具有學術上的嚴謹,但與此同時,又能喚起人對耶穌的愛與親近感。
——昌達瓦卡(Raju Chandavarkar),心理治療師

早在中世紀,人們就已看出,耶穌和佛陀教誨之間的相似性,應該有著某種邏輯性的關聯。
——特里維爾博士(John C. Trever, Ph.D.),加州克萊爾蒙特神學院,死海經卷計畫負責人


對現代的宗教學者以至耶穌的追隨者來說,本書都是一個挑戰和啟發,因為它迫使他們不得不更深刻去面對耶穌早年思想形塑過程的問題。
——庫伯(J. Finley Cooper),聖公會牧師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2012年12月新書《女巫》La Sorcière

女巫 La Sorcière

法國史學巨擘 
米榭勒 (Jules Michelet) 經典鉅著 
中譯本首度在台出版

作者:朱爾.米榭勒 (Jule Michelet)

譯者:張穎綺
校訂:梁永安、鄧伯宸

書系:新世紀叢書 文化204
尺寸:15*23 平裝
頁數:368頁
ISBN:978-986-6513-68-8
定價:390元


本書獲法國在台協會《胡品清出版補助計畫》支持出版
Cet ouvrage, publié dans le cadre du Programme d’Aide à la PublicationHu Pinchingbénéficie du Bureau Français de Taipei.


內容介紹

被污名化的女巫 史詩般壯麗淒美 
本書為法國浪漫主義歷史學家、哲學家及詩人朱爾.米榭勒(Jules Michelet, 1798-1874)著作之第一本繁體中文譯本。
米榭勒曾投入三十六年心血寫就鉅作《法國史》(Histoire deFrance)共六卷,奠定其史學大師地位,其他重要著作有《法國革命史》(Histoire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人民》(Le Peuple)等,著作等身。其史學研究不僅著眼於人類的歷史,更包含人與自然,乃至超自然的世界,寫作核心充滿人道關懷與人文省思。威爾森(Edmund Wilson)在《前往芬蘭車站》(To the Finland Station)中,將米榭勒視為第一位社會主義的歷史學家。
米榭勒著作題材寬廣,情感豐沛,被喻為歷史之心、文學之筆,從法國的歷史、羅馬史、世界史、教會批評、教育批判,到性別、巫術,以及自然散文寫作等,如小說般帶有想像力,同時具有凌厲無比的筆力。
《女巫》成書於一八六二年,是米榭勒在撰寫《法國史》漫長歷程中的犀利發現。在他飽覽中世紀、文藝復興時代到偉大世紀(指法國十七世紀)的歷史更迭中「所接觸過的所有駭人的巫術相關文獻」,並首次於其中看出悲劇的殘酷後續:女巫,一個本該在文藝復興初期消聲匿跡的角色,既受敬重又遭迫害,她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一種女性類型。米榭勒強調,他是以史學家而非小說家的角色,講述「同一位女人的三百年生命」。
《女巫》全書以一位女巫為精神代表,貫穿歷代,虛構想像與真實史料併陳,筆法完全不落歷史書寫的窠臼。米榭勒從中世紀教會大獲全勝的「諸神之死」談起,重溫盧維爾(Louviers)、盧丹(Loudun)、艾克斯普羅旺斯(Aix-en-Provence)的集體著魔事件,以及對惡魔附身、獵巫行動和巫術的審判,探討「女巫」此一社會角色的歷史演變與消亡,具體呈現波特萊爾譴責撒旦時的悲劇性期望,一位從人類起義行動和侵略性夢想脫胎誕生的撒旦,根據《女巫》的結語,她「極可能是上帝的某一個面向」。
「我對古代女巫從想像、憐憫、滿懷柔情到平反……書寫主題歸屬於人類,歸屬於女人。」《女巫》一書的微妙辨證有時讓人暈眩,一種著魔似的昏眩感。不過它也驅魔,任何願意聆聽的人都聽見米榭勒的宣告,他說這個淒慘人物的本身比她的苦難更值得探討。米榭勒透過再現史實,令真相得以「復活」。
女巫歷史誕生於何時?米榭勒說:「從絕望時代開始。」在米榭勒的筆下,這不僅僅是一段巫術史,而是一段活生生的現實,女巫,成為一個溫暖的、有血有肉的存在。


按此前往立緒文化網頁《女巫》介紹

作者簡介

朱爾.米榭勒 (Jules Michelet)
法國19世紀著名歷史學家。1798821 日生於巴黎,1874 29卒於耶爾,曾陸續任職高等師範學院哲學與歷教授、歷史檔案部主任、法蘭西學院歷史與倫理教授。他主張「完整地復活過去」,其寫作歷史的目的,在以重建過去來顯示公義,並期待以此改造社會,被視為年鑒派史學的鼻祖。
米榭勒關懷的層面十分廣泛,無論政治、法律、宗教、商業、語言、藝術、民俗、傳說等均在他涉獵之內,以其著作的目的就是從過去的歷史中重現法蘭西精神,被學術界稱為「法國最早和最偉大的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歷史學家」。
米榭勒著作等身,包括《法國簡史》、《羅馬共和國史》、《全球史引論》、《法國史》、《法國革命史》與《女巫》,米謝勒慣以文學風格的語言撰寫歷史著作,令人讀來興趣盎然,更以歷史學家的淵博來寫作散文,情理交融,曲盡其妙。

譯者簡介
張穎綺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法蘭西新聞傳播學院碩士。譯有《觀鳥大年》、《解讀孩子的夢境》、《惡欲森林》、《時尚惡魔卡爾》、《地獄誓約》、《小女孩與香煙》、《墨必斯漫畫精選集》等書。

校訂者簡介
梁永安
專業譯者,譯著包括《文化與抵抗》、《啟蒙運動》、《現代主義》等(以上皆立緒文化出版)

鄧伯宸
曾任報社翻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譯有《綠色全球宣言》、《哭泣的橄欖樹》、《塔利班與女裁縫》、《印度 美麗與詛咒》、《慢.慢.慢》(以上皆立緒文化出版)。



內容試閱

女巫橫空降生,她無父無母,沒有丈夫、兒子或任何親人。她是不知從何處來的一個怪物,一塊天外隕石。天啊!誰膽敢接近她?

她潛藏在何處?皆為難以履足的不尋常地點,荊棘遍布的森林,野草蔓生、令人寸步難行的荒野。夜裡,可能現身在一座史前巨石墓碑的下方。就算找到了她,她依舊因為鄉野村民的集體恐懼被孤立;在她的周圍似乎環繞著一圈火焰。

誰會相信呢?她還是不折不扣的女人。那樣可怕的生活甚至擠壓出她的女性活力和電流。她從而擁有兩樣天賦。

一是半清醒半瘋狂狀態的神通能力,而根據程度不同,分別呈現為詩歌、千里眼、陰陽眼、鐵口直斷,而首要是對自己的謊言深信不移的能力。男巫沒有這種才能。他們還沒能理解這一類事。

由此也衍生出第二種天賦,獨自生育的非凡能力,現今生理學家承認眾多物種的雌性所具備的單性生殖能力,即使落實在精神的傳承繁衍,一樣能開枝散葉。

她獨自懷胎生育。生出什麼孩子呢?相像到難以分辨的另一個自己。

一個因愛而出生,卻屬於恨的孩子。因為有愛才能創造。女巫看著孩子又驚又懼,然而眼見這個新偶像和她自己彷彿是一個模子刻印出來的,她感到洋洋得意,即刻把他供奉在祭壇上崇拜,獻上自己當作活祭品。她本人也時常對法官說:「我只害怕一件事:為他所受的苦還不夠。」(據朗克審判官〔譯註:Pierre de Lancre, 1553-1631,法國波爾多地區審判官)
所言〕。

你們可知道這個孩子甫出生時做了什麼嗎?他縱聲狂笑。自由自在地徜徉在開闊的草原上,遠離西班牙的地牢和土魯斯遭到幽禁的受害者,他沒有理由感到興高采烈嗎?他的安息所就跟世界一般遼闊。他悠哉游哉四處遛達。無邊無盡的森林,綿延到地平線盡頭的原野,任他隨心所欲的遨遊!全世界的土地和金銀財寶都歸他所有!女巫溫柔喚他為:「羅賓,我的羅賓!」這名字取自快活消遙的綠林好漢羅賓漢。她也喜歡幫他取一些其他的別名:綠小子
Verdelet)、森小子(Joli-bois)、綠林小子(Vert-bois)。蒼翠綠林正是這位頑童最愛流連的地方。他一見林子就逍遙快活去了。 

讓人感到驚異的是,女巫初試聲啼即造就出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具備一個真實人物的所有要件。他能夠被看見、聽見,任何人都可以描述他的樣子。

教會則與之相反,繁衍力極弱。瞧瞧那些天使多麼蒼白黯淡、毫無血色!透明到一眼就能夠看穿。

從猶太教原封不動照搬過來的種種魔鬼樣貌,諸如一群嚎叫的骯髒豬仔,教會力圖在其中找到恐怖駭人的一面,卻未能如願。這些形象與其說是可怕猙獰,不如說是滑稽古怪;它們千變萬化,像喜劇丑角一樣引人發噱。

從女巫滾燙的胸脯,鑽出另一類型的撒旦,生龍活虎,張牙舞爪。

無論如何提心吊膽,人們還是不得不承認,若生活裡少了撒旦,就會無聊至極。

——摘自《女巫》〈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