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2012年10月《克里希那穆提:最初與最後的自由》


克里希那穆提:

最初與最後的自由

The First and Last Freedom

作者:基度.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譯者:胡洲賢

書系:新世紀叢書 心靈154
尺寸:15*21 平裝
頁數:336頁

ISBN:978-986-6513-65-7
定價:310元


有自覺,才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自覺是智慧的開端,恐懼的結尾。


名人推薦

對自我了解、個人自由及成熟之愛的意義,有深入的洞見,論述手法深刻且新鮮。
    ——美國存在心理學家 羅洛‧梅(Rollo May

本書對於當代人類基本問題有很清楚的論述,而唯一管用的解決之道乃是親力親為。
    ——《美麗新世界》作者 赫胥黎(Aldous Huxley

我個人的生命深受克里希那穆提影響,他且幫助我,突破了對自由自我設限的侷限。
    ——印度身心醫學師 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克里希那穆提的言論,展現了一種至高無上的溫馨精神:詩意、優美、寬廣無垠,且無比睿智。
    ——美國佛學作家 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

我覺得克里希那穆提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是一個人必須為自己思考,而不為外在的宗教或性靈權威所動搖。
    ——愛爾蘭民謠搖滾詩人 范‧莫里森(Van Morrison

本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聖者達賴喇嘛

內容介紹

真理是一處無路可達之境。  ——克里希那穆提


如果真理可以讓我們完全自由,那要到何處去找尋真理?根據克里希那穆提所言,我們無法從社會或其機構當中找到,也沒有辦法在有組織的宗教和教義中找到,更不可能在任何自助的精神導師或外在的精神「權威」身上尋獲,真理與永恆自由的希望無法來自某個教你做什麼、或相信什麼的人,只能透過你自己創造性的自覺獲得。
在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文章和演講選集當中,他帶領讀者對大眾普遍的關注做大範圍的探索,像是受苦與恐懼、愛與性、生命的意義和個人的轉化等,也談論精神導師、心靈的平靜、國家主義、當今危機,從頭到尾均與純粹真理和完美自由的基本追求息息相關。
整本書對於當代人類基本問題有很清楚的論述,透過密集的自我察覺和正確的思考,親力親為,我們便活在自由——真正的自由,完全的自由,最初與最後的自由——之中。

作者介紹

基度.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1895-1986
克里希那穆提幼時即被通靈人認為是擁有最純淨性靈之人。1925年悟道。他認為真理純屬個人的了悟,不存於任何人為組織的形式中,因此捨棄所有的組織。超過半個世紀以來,他走遍全球超過六十個國家(包括歐美各地以及印度)公開演講、傳播教言。

譯者介紹


胡洲賢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嗜書成性,賣文維生。專業翻譯與寫作,兼職電台節目主持人。譯作包括《老巴塔哥尼亞快車》、《撒哈拉》、《火車上的陌生人》(馬可孛羅出版);《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青少年及兒童版)、《誰說工作時不能跳舞》等;平日住在山明水秀的台東,熱愛悠閒生活。


內容試閱


╱艾杜士‧赫胥黎  ( Aldous  Huxley )

在這本克里希那穆提的文章和演講錄音的選集裡,讀者會發現到一個有關於當代人類基本問題的清楚論述,並邀約您運用唯一管用的解決之道——親力親為。集體的解決之道,許許多多人拼命寄託信仰的集體解決方式並不夠。「想要了解存在於我們之間以及這世上的不幸和困惑,首先必須找出我們體內的清澈,而這份清澈可以透過正確的思考而來,這份清澈不是組織而來的,因為不能彼此交換,組織過的全體思想不過是種重覆而已,清澈並非口頭論述的結果,而是密集的自我察覺和正確的思考,正確的思考也不是開發智能後的結果,更不是對某種無論多有價值、多麼高貴的型式的順服,正確的思考來自於自覺,要是你不了解自己,就沒有思想的基礎;沒有自覺,你所想的一切都不真實。

這基本的主題是克里希那穆提一段一段發展出來的。「希望在人身上,而非在社會、制度、有組織的宗教系統上頭,是在你和我身上。」有組織的宗教以其仲裁人、聖書、教義、階級和儀式,針對基本問題卻只提供了錯誤的解決方式。「當你引用《薄伽梵歌》(譯注:被視為印度教徒常備經典的宗教敘事詩。)、聖經或某些中國聖書時,你都只是在重複,對不對?而你重複的並非真理,那是謊言;因為真理是不能重複的。」謊言可以被擴充、提倡和重複,但真理不行;你一旦重複了真理,真理就不再是真理了,而聖書就不再重要,一個人是透過自覺,而不是透過信仰其他人的象徵來面對永恆的真相,要是信仰其他人的象徵,他的生命就被禁了足。信仰任何現有象徵全然充分和至高無上的價值並無法達到解放,只會走向歷史、回到更慘的相同舊有災難去。「信仰無可避免的會造成分化。如果你有信仰,或者當你在這特定的信仰中尋求庇護時,你就和那些在其他型式的信仰中尋求安全的人分隔開來了。即便或許是一樣在宣揚團結之愛,但所有有組織的信仰,其實都建立在分化之上。」成功解決了和資料及象徵這兩個世界間關係問題的人,就是沒有信仰的人。關於現實生活的問題,他懷抱著一系列的實用前提,既適用於他的目的,又用不著把那些前提看得比其他任何種類的工具或器具認真;談及人類夥伴以及他們被侷限的現實,他有愛和洞見的直接經歷;為了保護自己不去信仰,克里希那穆提「不讀任何神聖文學,不讀薄伽梵歌,也不讀《奧義書》(譯註:約成書於800-500 B.C.)。」我們其餘的人甚至看也不看什麼神聖的文學,我們都只看自己最喜歡的報紙、雜誌和偵探小說,這意味著我們已來到自己這時代的危機點上,而且不是帶著愛和見識,而是「以信條和制度」--還是非常薄弱的信條和制度。但是「良善的人不該有信條。」;因為信條無可避免的只會導向「盲目的思想」。沉溺信條幾乎是舉世皆然的現象,如此的無可避免;只因為「我們的養成制度是建立在想什麼,而不是怎麼想。」的基礎上,我們是在相信並且身為某個團體一員的情況下長大成人的——共產主義者或是基督徒、回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佛洛伊德學說信徒。結果「你根據舊的模式來回應永遠是新的挑戰;所以你的回應沒有相關的正確、清新與鮮活,如果你像一個天主教徒或一個共產主義者般予以回應,你就是根據了一套既定想法在回應,不是嗎?那樣你的回應就是沒有意義的。這個問題難道不是印度教徒、回教徒、佛教徒、基督徒所製造出來的?如同新宗教是種國家崇拜,舊宗教是一種觀念的崇拜。」如果你根據舊調配來回應新挑戰,你的反應就沒有辦法讓你了解新挑戰。因此「為了迎接新挑戰,一個人該做的是完全剝除掉背景,讓自己赤裸裸的,全新的面對挑戰。」換句話說,象徵永遠不該被高舉到教義的等級,任何制度也不該被高估在臨時便利之上,信仰教條與依照這些信仰所做的行動沒有辦法為我們帶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唯有透過我們自己創造性的了解,才能有個創造性的世界、一個快樂的世界、一個沒有念頭的世界」。一個不存在著念頭的世界是快樂的世界,因為那會是個有著強大調節力,不會強迫人採取不適當行動的的世界,是個沒有會把最糟的罪行正當化、把最笨的愚行拼命合理化的神聖教義的世界。





2 則留言:

  1.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謊言可以被擴充、提倡和重複,但<>;你一旦重複了真理,真理就不再是真理了0.0!!,而聖書就不再重要,一個人是透過自覺,而不是透過信仰其他人的象徵來面對永恆的真相-A-|||,要是信仰其他人的象徵,他的生命就被禁了足。>_<信仰任何現有象徵全然充分和至高無上的價值並無法達到解放,只會走向歷史、回到更慘的相同舊有災難去。

    「信仰無可避免的會造成""分化""。如果你有信仰,或者當你在這特定的信仰中尋求庇護時,你就和那些在其他型式的信仰中尋求安全的人分隔開來了。即便或許是一樣在宣揚團結之愛,但所有有組織的信仰,其實都建立在分化之上。」成功解決了和資料及象徵這兩個世界間關係問題的人,就是沒有信仰的人。→ → → 好另類的觀點@A@!!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