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
作者:遠藤周作
譯者:林水福
書系:新世紀叢書 文學220
尺寸:15 ×
21公分
裝訂:平裝
頁數:368頁
定價:390元
ISBN:978-986-360-018-3
出版日期:2014年9月5日
日本近代文學大家遠藤周作 獲日本野間文藝獎作品
絕版中譯本經典再現
內容簡介
此行,武士看了不可以看的東西。
侍與被侍之間,政治血染了宗教,宗教迷離了政治。
他問:這就是政治之道嗎?
主從不沉默,而是傾聽我們苦難的嘆息。
《武士》一書,是遠藤周作繼《沉默》之後的作品,於一九八○年發表,獲野間文藝獎,也是遠藤以政治涉入信仰、復又抽離世俗的經典作品之一。
武士,日文作「侍」。當服侍政治的「侍」(武士),對立於服侍宗教的「侍」(傳教士)時,政治利益與信仰價值究竟孰輕孰重?
本書描述徳川幕府時代,一生服膺政治的寒村武士長谷倉,為完成藩主交付的政治任務,受命遠赴墨西哥。因任務不順利,不得已在形式上接受了天主教的受洗儀式,卻在此時得知日本頒布了天主教禁教令。歷經一路徒勞返回日本,然而等待這些忠貞武士們的,卻是被冠以邪教教徒罪名的審判與處刑。
遠藤周作文字厚實,質地深沉,擅於探討個人/全體信仰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超越宗教哲理,而以宗教觀點探究「近代日本文化」。《武士》一書,是遠藤周作對於政治與信仰間的碰撞,及因此產生的人性矛盾和糾結,一神論與泛神論的信仰對比,深刻而細膩入微的刻劃。
作者簡介
遠藤周作
近代日本文學大家。一九二三年生於東京,慶應大學法文系畢業,別號狐狸庵山人,曾先後獲芥川獎、谷崎潤一郎獎等多項日本文學大獎,一九九五年獲日本文化勳章。遠藤承襲了自夏目漱石、經芥川龍之介至崛辰雄一脈相傳的傳統,在近代日本文學中居承先啟後的地位。
生於東京、在中國大連度過童年的遠藤周作,於一九三三年隨離婚的母親回到日本;由於身體虛弱,使他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被徵召入伍,而進入慶應大學攻讀法國文學,並在一九五○年成為日本戰後第一批留學生,前往法國里昂大學留學達二年之久。
回到日本之後,遠藤周作隨即展開了他的作家生涯。作品有以宗教信仰為主的,也有老少咸宜的通俗小說,著有《母親》、《影子》、《醜聞》、《海與毒藥》、《沉默》、《武士》、《深河》、《深河創作日記》等書。一九九六年九月辭世,享年七十三歲。
譯者簡介
林水福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院長、日本國立東北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梅光女學院大學副教授、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日語教育學會理事長、台灣文學協會理事長、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副校長與外語學院院長、文建會(現文化部)派駐東京台北文化中心首任主任;現任南台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教授、國際芥川學會理事兼台灣分會會長、國際石川啄木學會理事兼台灣啄木學會理事長、日本文藝研究會理事。
著有《讚岐典侍日記之研究》(日文)、《他山之石》、《日本現代文學掃描》、《日本文學導讀》(聯合文學)、《源氏物語的女性》(三民書局)、《中外文學交流》(合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源氏物語是什麼》(合著)、譯有遠藤周作《母親》、《影子》、《我拋棄了的女人》、《海與毒藥》、《醜聞》、《武士》、《沉默》、《深河》、《對我而言神是什麼》、《深河創作日記》;井上靖《蒼狼》;新渡戶稻造《武士道》;谷崎潤一郎《細雪》(上下)、《痴人之愛》、《卍》、《鍵》、《夢浮橋》、《少將滋幹之母》《瘋癲老人日記》;大江健三郎《飼育》(合譯、聯文);與是永駿教授編《台灣現代詩集》(收錄二十六位詩人作品)、《シリーヅ台湾現代詩ⅠⅡⅢ》(國書刊行會出版,收錄十位詩人作品);與三木直大教授編《暗幕の形象―陳千武詩集》、《深淵―瘂弦詩集》、《越えられない歴史―林亨泰詩集》、《遙望の歌―張錯詩集》、《完全強壮レシぴ―焦桐詩集》、《鹿の哀しみ―許悔之詩集》、《契丹のバラ―席慕蓉詩集》、《乱―向陽詩集》;評論、散文、專欄散見各大報刊、雜誌。研究範疇以日本文學與日本文學翻譯為主,並將觸角延伸到台灣文學研究及散文創作。
序
遠藤周作的《武士》╱林水福
一
以嚴肅性文學系列而言,《武士》是遠藤周作繼《沉默》之後的作品,於一九八○年發表,獲野間文藝獎。
仙台藩的伊達政宗曾於十七世紀初派出遣歐使節支倉常長遠渡墨西哥、西班牙、羅馬等地;《武士》是遠藤從支倉生涯中有所觸發在內部構成的小說。
小說中的兩個主要人物,武士長谷倉六右衛門與司祭貝拉斯可。長谷倉出身東北寒村,是地方的低級武士,剛毅木訥,忍耐性特強;貝拉斯可能言善道,具有強烈的野心,一心一意想當日本的主教。兩個人的個性、造型……形成明顯的對比。
準備一輩子廝守谷戶的長谷倉,有一天突然接到藩主的命令,要他與松本忠作、田中太郎左衛門、西九助等四人遠赴重洋到墨西哥,希望能與墨西哥建立直接貿易的關係。
這命令對長谷倉而言,不啻是青天霹靂,此去波濤萬里,能否活著回來,一切皆在未知之數。可是上命難違,武士只得帶著隨從與藏、清八、一助、六助,拋妻棄子,強忍著痛苦,踏上遙遠未知的旅途。
這次旅行的計畫是由保祿會的司祭貝拉斯可擬定的,由他擔任翻譯。貝拉斯可的如意算盤是希望藉此建立與祖國西班牙的通商關係,讓羅馬教宗准許他在日本傳教。
一行人歷經種種困難,抵達墨西哥;可是,並無具體結果,於是又越過大西洋到西班牙。
在竭見西班牙國王和通商上,貝拉斯可盡了很大的力量,眼見即將有圓滿結果時,教會得知日本頒布禁教令,嚴厲取締天主教的事實,因此功敗垂成。而為了謁見西班牙國王,武士們在貝拉斯可的軟硬兼施下受洗了,儘管他們在內心告訴自己只是形式上的受洗。
最後,他們只有到羅馬,把希望寄託在教宗身上。可是,在那兒也遭到波爾凱傑樞機主教的反對;武士們雖有機會見到教宗,卻只獲得形式上的祝福而已!
一行人結果只有重複徒勞的旅行,越過大西洋,穿過墨西哥,往東經太平洋回到日本。
歷經千辛萬苦回到日本的武士們,迎接他們的卻是以邪教教徒身分遭到審判、處刑。長谷倉六右衛門,在臨死之前才悟出被處刑時基督像的真意。另一方面,貝拉斯可被派到馬尼拉當修道院院長之後,仍然忘不了日本,又回到日本被處以火刑。
二
日本人的泛神教感覺,使對天主教產生距離感,遠藤從青年時代起即深為所苦。拿遠藤的比喻,是為名為天主教的不合身的洋服而受苦。在《到雅典》、《白人》、《黃人》、《海與毒藥》中,遠藤皆表白信仰上的苦惱。《武士》中,一神論與泛神論的對比,藉著貝拉斯可神父的反對者威連提神父的口中說出:
因為日本人本質上,對於超越人的絕對性、超越自然的存在,以及我們稱為超自然的東西並無感覺。在三十年的傳教生活中……我好不容易才察覺到這一點。要告訴他們這世界的無常並不容易,因為原本他們就有這種感覺。然而,可怕的是日本人有享受這世界無常的能力。由於這能力足夠,因此他們享受停留的樂趣,也由於這感情,他們寫了許多詩。然而,日本人並不願從那兒提升,也不想提升之後再追求絕對的東西。他們討厭區分人與神的明確境界……他們的感性經常停留在自然的次元,絕不再提升。在自然的次元中,那種感性微妙,精緻得令人吃驚。但是,那是在別的次元無法把握的感性。因此,日本人無法了解與人不同次元的我們的神。
《武士》中的主角武士,也是無法思考與人不同次元的天主教的神的日本人。作者讓長谷倉六右衛門以普通名詞武士登場的理由,意味著這不是作者個人的問題,而是所有日本人的問題。如何促使對天主教懷有異質感覺的武士,接受形式上、權宜之計的受洗呢?
《武士》的前半,作者對這方面的安排,費了很大的苦心。到武士決定接受形式上的受洗為止的過程,與《沉默》中洛特里哥決定形式上踏印有耶穌像的木板塊的過程類似;在作者細密的情節安排,與文字巧妙的表現下,促使武士接受形式上的受洗的過程相當成功。
三
《武士》中,讓貝拉斯可以第一人稱說話;而以第三人稱描述武士們,交互進行。啟程之初,武士們與貝拉斯可依不同的任務、不同的目的出發。他們可說是兩條平行線,甚至於還是緊張的對立關係;然而,途中遇到暴風雨,僕人清八身受重傷時,貝拉斯可到翌日清晨寸步不離照顧他,手捏念珠為他祈禱。長谷倉從另一隨從與藏處知道這件事,感到羞恥,但卻不自覺地手持念珠,坐在帆柱影下:
在多顆樹種子串聯而成的念球的另一端繫著十字架;十字架上刻有瘦削的裸體男子。看來無力地張開雙手、低著頭的那男子,不明白所有南蠻人,包括貝拉斯可在內,為什麼稱他為「主」。對武士而言,稱為主的只有藩主,然而藩主並不這麼寒愴,也不可能是這般軟弱無力的人。光是拜瘦削的這個人的行為,就讓武士認定天主教是奇怪至極的邪教。
對武士而言,耶穌像的意義增大的同時,對貝拉斯可言,對日本的關心程度也越來越大,內心裏說:「我把再回到日本當成是一種使命,因為我想如馴服猛獸般一一克服在那國所遭遇到的困難。」
與威連提神父對決失敗後,貝拉斯可與武士們決定去羅馬。從這時候開始與武士們有了連帶感。他說:「我覺得很奇怪,在出發旅行之前和旅途中,我覺得自己是和各位走在不同的路上。說實話,我常覺得自己堅強,可是今夜,不知為什麼第一次感覺到和各位之間有一條線連接著。今夜各位和我將被同樣的雨淋、同樣的風吹,並肩走同樣的路。我有這種感覺。」
武士與西和貝拉斯可分手回日本。這時日本全國已實施禁天主教。武士長谷倉不但沒有要回舊領地黑川,反而遭到審判,最後被判處死刑。小說中對這結局描述如下:
武士望著雪落在前方的屋頂上。飛舞的雪讓人覺得像谷戶的天鵝──從遙遠的國度來到谷戶,又往遙遠的國度而去的候鳥,見過許多國家、許多城鎮的鳥。那就是他!而如今,他要往陌生的國度……。
「今後……您要陪伴祂。」突然,從背後傳來與藏使勁似的聲音。「今後……你要服侍祂。」
武士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大大點個頭。然後,在發黑光而冰冷的走廊下,他朝向旅途的終止而去。
武士被政治利用,以使者身分出使歐洲,也被政治背叛,受罰。武士心中「那個男的」開始具有重大意義,旅途中多次夢見的白鳥飛舞,其實就是他自己的人生投影。面臨人生的終點,武士深切了解到與地上的王國性質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王國的意義。這也是作者曾經以「二個王」命名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貝拉斯可最後捨棄馬尼拉修道院長的職位,回到日本,被判處火刑;對以往有著種種悔悟,對未來卻充滿著堅定的信心:
或許他認為消滅我,燒成灰丟到海裏,一切就都解決了。其實,一切從那裏才開始。就像主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同時,一切才開始動起來一般,我也將成為放置在日本這沼澤中的一塊踏腳石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